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人類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將在“天宮二號”上進行
世界首套在軌腦-機交互及腦力負荷等測試系統(tǒng)日前隨“天宮二號”飛上太空。待“神舟十一號”和航天員到來,“天宮二號”將開啟人類史上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此實驗可將航天員的思維活動轉化為操作指令,并監(jiān)測航天員的腦力負荷等狀態(tài)。
相關報道:
我國將啟動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航天員在太空中“動動腦子”就能“指揮”各種操作,這種科幻片中才能見到的情景或將成為現(xiàn)實。
隨著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的成功發(fā)射,由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負責設計研發(fā)的在軌腦-機交互及腦力負荷、視功能等神經工效測試系統(tǒng)也一同進入太空,將開啟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腦-機交互將是未來人-機通信交互的最高形態(tài)。”項目主要負責人、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明東介紹,腦-機交互一直被列為美國最優(yōu)先支持發(fā)展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技術之一,“這將是中國人領先歐美開啟的一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征程”。
即將在天宮二號上開展實驗的神經工效測試系統(tǒng)擁有64項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是天大“智”造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集群。天大神經工程團隊長期從事以助老、助殘、助特為目的的新一代腦-機交互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們陸續(xù)設計出適用于全肢體中風康復的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機器人系統(tǒng)“神工一號”“神工二號”并在多地醫(yī)院臨床測試成功,曾被評為“中國可能改變未來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有力推動了新興的腦-機交互技術在臨床康復領域的發(fā)展與應用。
此次在執(zhí)行載人航天空間實驗室任務中,“神工”技術將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航天員太空中期駐留驗證等作出貢獻,是“天宮二號”航天人因工程重點項目。
為何要在太空中率先開展腦-機交互研究?“從宏觀來說,人類的大腦因其復雜神秘而被稱為‘三磅宇宙’,探索宇宙與探索大腦存在著天然的關聯(lián)。”明東介紹,航天員在太空環(huán)境中,完成復雜作業(yè)任務受到極大的限制,腦-機交互可以不依賴外周神經和運動系統(tǒng),將航天員的思維活動轉化為操作指令,同時又能監(jiān)測航天員的腦力負荷等神經功能狀態(tài),實現(xiàn)人機互適應,減輕作業(yè)負荷,是最為理想的人機交互方式。
通過腦力負荷與視功能測試系統(tǒng),可以實時獲取并解析航天員在作業(yè)任務時的感覺(視覺)和認知(腦力負荷)功能相關的生理信息變化。在軌腦-機交互系統(tǒng)針對太空飛行過程中的各類約束條件開發(fā)了適于在軌環(huán)境的高識別度、高穩(wěn)定性的腦-機交互自適應檢測設備與處理技術,構建了針對航天員個體的高度個性化定制的腦-機接口判別模型,設計了腦電特征強化誘導訓練策略,優(yōu)化了腦電特征與系統(tǒng)模型的耦合效率,大幅提升了腦-機在線操作的工作。
“這是我們團隊首次參與航天任務,師生們?yōu)榇烁冻隽似D苦的努力,積累了寶貴經驗。”明東介紹說,2012年3月,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與中國航天員中心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正式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致力于我國在軌腦-機交互裝置與技術的研制和發(fā)展,其間進行了多次原理演示和可行性論證,尤其近一年中團隊先后完成了所需的5個軟硬件子項目的開發(fā)和調試,開展地基人體實驗近千次,最終通過了航天員中心的嚴格評審。
明東曾通過紀錄片《生命密碼:三磅的宇宙》向世界解讀“腦機交互”這一項令人激動的科技成果。“我們貼切地將這一計劃稱為‘天地同心’或者‘太空諦聽’,因為可以讓地面的機器人分身傳達著遠在萬里之外、太空之上的航天員本人的某些思想。”明東說,“這一計劃若能成功,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人來關注腦-機交互技術,關注中國神經工程前沿科技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