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民族的精神譜系中,英雄是醒目的標識;在一個國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璀璨的星辰。
哲人有言,英雄的業(yè)績、他們的言論,就是那個時代的精華。的確,英雄是一個民族的“凝結核”。如楊靖宇所言,“革命就像火一樣,任憑大雪封山,鳥獸藏跡,只要我們有火種,就能驅趕嚴寒,帶來光明和溫暖。”英雄就是這革命的火種,沒有英雄的引領,個體的力量就難以凝聚;缺少先鋒的領路,前行的方向將難以看清。馬克思因此感慨,“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我們崇尚英雄,不僅因為英雄引領了歷史車輪的前進,更因為英雄身上閃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過歲月、直抵人心。一句話說得好,英雄不是點燃的蠟燭,而是一束純凈的陽光。生命終有逝去之日,蠟燭終有燃盡之時,但“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獻身精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豁達胸襟、“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勇敢剛毅,卻可以歷經時間的沖刷而凝為不朽。“把歷史變?yōu)槲覀冏约旱?,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恒”。以英雄為路標,我們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霧,看清前行的方向;不忘為什么而出發(fā),我們才能激發(fā)起向前的無窮力量。
然而,現實中,總有一些人,或是打著“還原真相”“重新評價”的幌子,或是借著“學術研究”“歷史考證”的名號,歪曲歷史,裁剪事實,抹黑英雄。于是,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邱少云火中捐軀“不真實”;劉胡蘭“精神有問題”,雷鋒日記“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壯士是“土匪”,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更是“把中國踹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種種詆毀之聲,不絕于耳。
英雄的事跡,不是不能考證和討論,但要有基本的是非觀、價值觀。通過混淆視聽甚至無中生有來否定英雄,進而否定共同的歷史記憶、否定民族的心理積淀、否定集體的價值追求,最終只會讓我們的精神家園“血污游魂歸不得”。君不見,在當年蘇聯,青年近衛(wèi)軍英雄奧列格·科舍沃伊的故事,被一些人說成是其母親編造的離奇騙局;衛(wèi)國戰(zhàn)爭女英雄卓婭的事跡被“考證”為假的,稱她并沒有燒掉德軍的馬廄和草料,反而燒掉了村民的木板房;就連列寧,也遭到無端的攻擊和謾罵。由此帶來的,是思想的混亂、精神的虛無、信仰的坍塌。當文明的燈火被吹得七零八落,加劇的卻是國家的動蕩和分裂。這樣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歷史不容忘卻,英雄不容抹黑。1930年,年僅25歲的共產黨人裘古懷,在獄中英勇就義。臨終前,他給獄中的同志留下了一封絕筆信,信中寫道:“同志們,壯大我們的革命武裝力量爭取勝利吧!勝利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我們!”一位曾參加過北伐,還因作戰(zhàn)勇敢,被譽為“虎膽英雄”的革命者,所擔心的,絕不是自己的名字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他所害怕的,是自己用生命追求的信仰、同伴用鮮血守望的初心被后人忘記。在這個意義上,捍衛(wèi)歷史,正是為了開創(chuàng)未來;崇尚英雄,正是為了堅守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