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一則“某省足球學院選材硬性規(guī)定球員身高180cm以上”的傳聞著實令人詫異,不過很短時間內,該學院就悄然撤下了相關條款。長久以來,關于足球選材的話題,在中國足球長期關注成績的大背景下,很少被人提及。記者通過一番了解,卻感到各種足球選材標準的背后,是足球思維的不同。
資料圖: 足球少年張風宣在訓練。秦皇島市海港區(qū)耀華小學校長王艷秋 供圖
業(yè)余教練并不全在“選材”
隨著社會各界對足球發(fā)展日益重視,十幾年前由地方體校和知名足球學校培養(yǎng)球員的基本模式,如今正發(fā)生著變化。校園足球和社會青少年足球日益普及,體校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越來越多的足球培訓機構應運而生,那么,對小球員的選材角度有變化嗎?
其實,在面向社會招生的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看來,能培養(yǎng)出走上職業(yè)道路的球員當然好,把足球作為興趣來傳遞同樣重要。在北京從事青訓近10年的官教練(化名)就認為,站在專業(yè)的角度,有天賦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
“我們平常做訓練營,來踢球的孩子,有的是自己愛足球,也有的是家長酷愛足球,但除了鳳毛麟角的幾個人,九成以上的孩子不具備成為職業(yè)球員的能力。所以對我來說,孩子來了以后,只看一點:喜歡足球就可以。”官教練說。
至于判斷拔尖的孩子潛力如何,更高一級的足球學校、甚至職業(yè)俱樂部會派專門人員來考察和了解,訓練營也會主動去推薦。“身體素質特別好,足球智商非常出色的,我們會推薦上去。但讓足球更廣泛地普及才是我的心愿。畢竟我才能碰到幾個人,想讓足球水平上去,還得更多人踢才行。”
資料圖:2016年北京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后備人才梯隊建設冬訓營
老派教練的“經驗判斷”
為一家北方俱樂部梯隊建設服務超過10年的王教練(化名),已帶出了3個年齡段的球員,從他手下走上中超、中甲賽場的球員近20人。選材,是為俱樂部組建梯隊的頭號大事。
“身體素質、基本技術、心理抗壓能力,這些都是選材時我們需要考慮的。”王教練告訴記者,他手下拔尖的幾名球員,在選材階段都已展現(xiàn)出了超人一等的天賦,有的是踢球思路清楚,有的是身體素質極好。
“但如果說選材的標準,我覺得是靠經驗判斷,沒法落在文字上。”王教練推心置腹地說,多年做青訓總結出的“感覺”,是他在選材過程中最重要的標準,但這是一個很難去量化的標準。
他舉了一個例子,某個孩子的身體條件一般、踢球的感覺也不突出,但可能只是一個動作、一個節(jié)奏,教練敏銳地捕捉到了,就選中了,這些東西,其實也是足球天賦的一種。
資料圖:北京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后備人才梯隊建設訓練營。(杜燕 攝)
歐洲球隊的視角
就選材的角度問題,筆者請教了很多專業(yè)人士,得到的結論大同小異。不過,與歐洲頂級聯(lián)賽的青訓專家的交流中,一個獨特的角度漸漸浮現(xiàn)。選材的過程中,真的只有足球技藝一項指標嗎?
“我們會考察球員包括性格特點的綜合素質。”法甲尼斯的青訓主管曾告訴記者,球技非常重要,但俱樂部的青訓工作會非常重視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原因與中國的青訓一樣: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走上職業(yè)。
他向記者介紹:“我們重視孩子足球之外的能力,比如,如果孩子平時的課業(yè)成績不達標,我們將會停止這名球員的訓練。課業(yè)成績在選材過程中,同樣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指標。最終,我們進入一線隊,踢上歐聯(lián)杯、歐冠的青訓出品球員,都是球、學兼優(yōu)的。”
或許,在足球選材的標準上,處于落后狀態(tài)的中國足球沒有捷徑可走。但相比歐洲先進的足球理念,中國足球在青訓方面還差出很多,不僅是球員的基數(shù)、教練員的水平,最重要的選材思路方面,中國足球距離先進還有差距。(記者 王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