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速遞)人大代表呼吁篩查防控青少年頸椎、脊柱等健康問題
“你的頸椎還好嗎?你的脊柱側彎了嗎?”這兩處身體“關鍵部件”是否安然無恙的問題,值得拋給每一位中國青少年。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關乎國家興旺與民族未來。如今,頸椎病、脊柱側彎等疾病在青少年群體中頻發(fā),并呈現年輕化趨勢,值得警惕和干預。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呼吁篩查、防控青少年頸椎、脊柱等健康問題。
頸椎病通常被認為是中老年常見病,然而,近年來青少年頸椎病患者數量與日俱增,且發(fā)病年齡越來越小。
在去年全國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丁列明就已關注到青少年健康問題,今年他將目光投向青少年頸椎病形成的根源,并提出解決之策。他認為,青少年出現頸椎病的病因通常包括學業(yè)壓力重、坐姿不端正、體育鍛煉不足、認知不足等。
值得關注的是,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椎骨尚未完全停止生長,頸椎病非骨骼的變性,表現為頸部骨結構的紊亂。因此,其復原的可塑性極強,青少年出現頸椎問題若趁早干預完全可以治愈。
針對防控青少年頸椎病,丁列明建議,可開展青少年頸椎健康知識培訓,并把頸椎健康檢查納入青少年常規(guī)體檢。中小學體育中可適當增加游泳、乒乓球、籃球等課程,增強關節(jié)生理功能和頸部肌肉力量。
同時,他也呼吁各方為青少年“減壓”,青少年也應注意頸部肌肉及全身肌肉的放松。
除頸椎健康外,支撐人體的重要支柱——脊柱的健康亦不可忽視。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大陳實驗學校校長、黨支部書記翁麗芬發(fā)現,當前,針對青少年近視情況,衛(wèi)健部門攜手教育部門已對所有在校生進行了全面的篩查、監(jiān)測和干預,但是青少年脊柱側彎的問題,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和全面的落實,形勢十分嚴峻。
“從最近幾年國內各地中小學篩查情況來看,脊柱側彎的發(fā)病率達5%以上。按這個數字算,可能每個班級都會有脊柱側彎的孩子。”翁麗芬列舉了臺州市一家脊柱矯正中心的統(tǒng)計數據:2019年該中心做了274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矯正和康復治療,2020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365例。
“其實,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脊柱側彎早期或存在脊柱側彎風險的學生,家長還沒有發(fā)現。”翁麗芬稱,當脊柱側彎發(fā)展嚴重時,不僅破壞胸廓的整體形狀,還會使胸廓的內部體積發(fā)生改變,對胸腔內的臟器產生擠壓,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青春期是進行脊柱側彎保守治療最為有效的關鍵期。”翁麗芬建議,盡早介入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篩查和干預,爭取早篩查、早發(fā)現、早干預、早治療,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
從青少年頸椎、脊柱等健康問題,不難看出夯實健康中國之基依然任重而道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構建強大公共衛(wèi)生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
在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浙江省人民醫(yī)院院長葛明華看來,盡快試點健康服務共同體,為民眾提供“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健康管理”等一體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是關鍵。
包括上述提及的青少年健康問題在內,葛明華認為,通過醫(yī)療服務的前伸和后延,樹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理念,落實健康管理措施,從源頭上做好疾病預防控制,提高健康服務水平,將有利于滿足民眾對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
加快醫(yī)防融合提升,葛明華從保障機制層面建議,要加大基本公共衛(wèi)生、衛(wèi)生應急和疾病預防項目服務經費投入,著力保障人群健康管理、重點傳染病和慢性病、職業(yè)病、精神疾病和醫(yī)療應急救援等健康服務。(趙曄嬌 范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