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出工!”天剛蒙蒙亮,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萍鄉(xiāng)工務段井岡山路橋車間班長梁冬帶著6名工友背著行囊,向井岡山碧溪鎮(zhèn)院前村進發(fā),前往毗鄰吉衡鐵路的院前峰進行“健康檢查”。
吉衡線,是連接京廣鐵路與京九鐵路的重要聯(lián)絡線,也是進出井岡山的唯一鐵路通道。山區(qū)冬季陰雨連綿,山體溜坍、滑坡風險增加,易對鐵路行車安全帶來挑戰(zhàn)。“每年汛期過后,山上危石經過雨水沖刷,變得松散,冬季雨雪再次影響危石狀態(tài)。為保障春運行車安全,我們都要爬上院前峰查看山體情況。”梁冬告訴記者。
“以前巡查靠‘鐵腳板’,上山下河、爬高摸低是家常便飯,一天少說也得走上10多公里?,F(xiàn)在不一樣嘍,有了‘空中哨兵’——通過無人機航拍就能準確定位危石位置?!惫ぷ?8年的劉虎感慨萬千。
開工前,團隊里的年輕人尹晗仔細檢查無人機遙控、電量、槳葉等情況,確定該地空域無限飛。“起飛時,要特別留意最高的山頭,看仔細?!绷憾呐囊霞绨?,叮囑著。
只見尹晗輕輕推動搖桿,控制無人機巡航。“找到一處!”尹晗聲音拔高了幾度,“這塊石頭垂直于吉衡線方向,估摸有半人高,萬一崩塌很可能滾到線路上?!?/p>
“我爬上去看看情況?!绷憾氏认蛏巾斉廊?,為工友們探路。待他爬到危石上方的安全地段后,拋下安全繩,“大家一定系好安全繩!”
時間一點點過去。大家來到無人機定位區(qū)域,在一塊危石前停了下來。梁冬給沿線危石拍照、編號,在工作記事本上記錄危石各項數據,納入病害風險庫,以便后期制定解決方案。
同時,工友們利用無人機采集的航拍數據,在后臺系統(tǒng)中構建VR實景模型,通過數據對比,監(jiān)控風險變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6個多小時后,收拾好無人機和其他工具材料,梁冬和工友們完成了一天的巡查?!白屃熊嚻桨策\行是我們的責任?!绷憾f。
光明日報記者 王洋 李玉蘭 胡曉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曉凱
《光明日報》(2025年01月20日 04版)